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7-04-09 16:50:29 青、 蓝、 黄、 白
近几年来,茅山景区围绕建设“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中国一流景区和中国最佳养生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以创“5A”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建设品味,深挖道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旅游发展质态,有力推动茅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当全市绿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时,茅山以不断完善的硬软件设施优势,率先力行。2010年底,茅山启动“绿道”规划设计,实地考察取经与句容有着相似资源并已有成功经验的广东增城,邀请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茅山风景区绿道系统规划》。
“绿道,绝不仅仅是单纯道路+绿化,而是一整套完善的涉及全社会、影响到科学发展的系统和配套支持网络。”茅山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段永齐认为。绿道,不仅仅是一条单纯道路,它是一条廊道,更是一项完善的系统,一项配套网络,它牵涉到建筑、生物、景观、人文等诸多要素,构成和布局不是孤立的,而是开放的。
茅山绿道项目位于景区内,规划范围北起墓东水库,南至上杆水库,涉及干线绿道总面积约240公顷。以340省道为界将规划区分为茅山和九龙山段两部分。其中茅山段设计深度达到详细规划深度,九龙山段达到总体规划深度。茅山绿道建设包括两部分:一是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具备的一级绿道(车行道)、二级绿道(自车行道)、三级绿道(步行道)等自然廊道和所需诸如停车场、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等配套系统:包括慢行道、节点系统、标识系统、服务系统与基础设施等;二是绿道绿廊系统,即绿道控制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包括自然要素如地带性植被、各种水体、土壤环境与动物栖息地等构成。
结合景区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彰显特色,茅山“绿道”网系统以自然山水为特色,依托现在山林道、登山道、滨水道、田间道和道路绿化带设置,注重体现自然风光与城市生活的融合以及对生态环境基底的保护。自北向南结合风景优美的墓东水库区、都市田园、蜿蜒逶迤的茅山山脉和独具特色的宗教寺观,划分为“赏湖怡情”、“田园休闲”、“攀峦养身”、“宗教体验”四个主题段落,沿途可领略墓东水库、玉真桥、红旗水库、民兵水库、林塘水库、白云观水库、蟒蛇洞水库、东进水库等自然景观和寺观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
赏湖怡情段:以教育为主题,赏湖观山色,放飞畅快心情。本段以墓东水库为主要景观,组织游赏湖光山色的路线,设置风景游览、绘画艺术等项目,突出湖光山色对释放压力、启迪心灵作用。
田园休闲段:以体验为主题,品位田园生活,感受世外风光。本段绿道以田园休闲为主题,结合区域现状特点,融入田野耕作与农家乐等休闲体验活动,强调田园风光与劳作的体验。
攀峦养身段:以观光为主题,游览山川美景,休养身体心神。本段以若干水库和茅山山脉为主要游赏对象,规划游览山林风光的路线,设置攀峦健身、生态展示等项目,突出自然环境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宗教体验段:以感受为主题,游走宗教寺观和庙宇之间,体验宗教文化、陶治心智、感悟人生。本段以宗教文化的学习传播和宗教体验与感悟为主题,通过对宗教寺观的漫步游赏体验,沉静心灵、陶冶情操、感悟生命的真谛。
整个绿道网络将该区域内重要景点和特色兴趣点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一环一轴四区网络结构。系统中的绿道游径共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一级绿道总里程约30公里,二级绿道总里程约18公里,三级绿道总里程约28公里,绿道连接线总里程约5公里。四个层级相对独立,同时又在重要的服务节点、换乘点、驿站和景点相互汇合,形成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方便快捷的网络系统。目前,一级绿道30公里包括配套设施已全部完工,二级绿道已全面启动。茅山将努力实现“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
(登山台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