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景区资讯

茅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桑学军:扛旗争先乘势而上 文旅融合发展加速跑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20 10:08:00

 

今日镇江讯(记者 朱浩 滕庆海 通讯员 徐全胜 陈瑶)暑气尚在,茅山脚下却已透出初秋的舒爽。这座承载“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美誉的道教名山,今年迎来爆发式数据增长:1-6月接待游客75.73万人次,超去年全年接待总量;综合收入4379.41万元,同比增长16.6%;尤为亮眼的是文创收入,达512.65万元,同比激增245%。

 

“数据背后,是‘四发经济’与‘文旅+’的化学反应。”日前,茅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桑学军向《镇江日报》“开发区街镇新观察”行动采访组揭秘逆势破局之道。

图片

万福街 李嘉斌 摄

 

“四发经济”精准破圈

“立足市场最前沿,精准拓展客源市场,‘四发经济’是茅山文旅破圈的关键,核心就是坚持文化赋魂、业态赋形、创意赋新、品质赋美,不断提升景区的新质生产力。”桑学军说。

 

近年来,茅山风景区发力“首发”经济,文创旗舰店落地,爆款“新三样”首秀引爆市场。深耕“银发”经济,推出专属门票优惠和“康养旅居”线路,开设银发旅游专列。激活“金发”经济,推行“机票即门票”政策,吸引国际友人打卡;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发研学线路。做强“黑发”经济,借力“跑男打卡线”综艺引流,“红色研学+体育赛事”组合拳俘获年轻人。

 

“文旅+”融合筑基

桑学军介绍,茅山文旅的强劲活力,不仅源于精准的客群策略,更在于大胆突破、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旅+”跨界融合实践。“我们坚持以沉浸式体验引领旅游新风尚,用‘文旅+’点燃创意火花,打破行业边界,为传统景区注入新动能。”

 

一是“文旅+赛事”。“苏超”期间,客场球迷免票,实现“1+1>2”的客流转化。二是“文旅+民宿”。通过“一宿一品”工程,培育4家国家级丙级民宿,达成“客房有故事,开窗皆风景”。三是“文旅+咖啡”。盘活闲置资产,吸引青年合伙人,用“一杯咖啡”激活乡村和景区角落,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四是“文旅+会展”。依托茅山优越的生态和配套,积极承接高端会议等,致力打造“全国商务会议高品质目的地”,即将启幕的茅山玄宫书法展成为文化会展融合的新尝试。五是“文旅+直播”。构建全渠道营销网,打造黑马电商直播间、马梗民宿直播基地,今年以来签订各类营销项目6个,有效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创意是“点”,市场是“面”,要在这盘大棋局中赢得主动,关键在于精准落子。“我们正全力深化与‘环沪旅游圈’的接轨融合。核心目标是推动茅山成为长三角旅游线路的关键节点。”桑学军表示,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茅山风景区大力拓展苏北市场,力求实现对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全覆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牵头组建句容市文旅集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东方盐湖城打造“一座茅山 两种玩法”联票体系,构建营销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优势互补。规范服务精进品质,坚决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速智慧景区建设,实现“一个平台管茅山”,倡导“人人都是文旅推介官”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展现茅山高品质形象。

 

“四大方向”擘画未来

在取得亮眼“期中答卷”后,茅山风景区如何乘势而上,再攀高峰?桑学军清晰勾勒出下一步发展的四大重点方向。

 

聚力项目招引与建设,释放存量空间新动能。坚持向内找空间,释放闲散存量资源优势,重点发力玄宫商业化招商,瞄准山水低空经济、国学培训、文创开发、书画展、体育竞技等产业,扩大服务业经济增长点。加快文旅项目推进力度,全力推进康缘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培育发展熊谷乐园、兰金林文体中心、萱草产学研观光园、康缘沿湖观光带等农文旅商综合业态。整合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流量数据、民宿行业整体产值,壮大茅山文旅产业发展实力。

 

深化业态融合与体验,打造沉浸式互动新高地。挖掘利用好道教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与“英雄互娱”等公司合作影视演绎、电竞赛事和游戏场景实景化,提升游客对景区文化的认知感和体验感。发掘弘景广场、楚王涧步道等商圈空白点,打造小而美的商业空间。策划好景区山谷清凉节、康缘中医药文化节、望悠谷国庆音乐节等活动,持续迭代潮流体验项目,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拓宽产业价值新边界。加快转化茅山道地药材和白蚁商业价值,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医药公司开展合作,在适宜区域发展“中药采集体验”“白蚁生态观察”、月牙湖熊牧场等特色研学项目,拓宽文旅产业外延。

 

升级服务品质与效能,构筑5A级竞争新优势。分步开展低端业态调整升级,加快肯德基、汉堡王、瑞幸咖啡等知名消费品牌的引入,填补品牌业态空白。建立共享合作机制,推行票务餐券住宿联售联销,促进形成融合发展利益共同体。引育一批民宿主理人、文旅推介官和营销推广等市场紧缺的“新旅游人”,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建立完善的旅游信用体系,以服务提质增效汇聚人气财气。

 

桑学军表示,这四大方向的扎实推进,将有力推动茅山文旅从“出圈”走向“长红”,为“第一福地 第八洞天”注入源源不断的时代新活力。

 

图片

茅山文创店 李嘉斌 摄

 

一线攻坚

从“进门愁”到“出门安”

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解民忧

□ 杨阳 韩芳 滕庆海

步入茅山风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明亮宽敞的群众接待服务大厅内,“综治平安”“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综治窗口”等标识清晰醒目。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待来访的群众,一杯茶、一张笑脸、一句暖语,大厅内充满温馨。

 

村民老张正坐在“矛盾调解”窗口前,向工作人员诉说困扰他的难题:家门前的公用池塘曾被临时填埋,后期却未进行平整,导致地块坑洼不平,影响了通行。中心迅速协调负责土地管理的轮驻部门、属地村委会以及相关调解力量。“现在一个大厅、一个窗口就能理出头绪,省心又踏实!”老张的感慨,正是茅山风景区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

 

该中心总面积500余平方米,科学布局的群众接待服务大厅集综治平安、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核心窗口于一体。内部功能区完备:多元调处区为后续调解提供了专业场所,领导接访室、远程公证室、心理咨询室、个人调解工作室及研判调度区构成了解纷的强大后盾。在力量整合上,中心构建了“常驻+轮驻+联动”的矩阵。

 

该中心多元解纷和品牌引领是矛盾调处的创新。茅山风景区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衔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解纷网络。中心培育的调解品牌“易和”调解室,运用专业方法,成为解决复杂纠纷的“金钥匙”,调解成功率超过95%。

 

中心内设的心理咨询室、远程公证室等专业空间,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了贴心的延伸服务,成为传递法治温度、疏导社会情绪的温馨港湾。综治中心正日益成为展示茅山风景区良好社会治理面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帮助群众及时解决民生“小事”,有效避免“小问题”拖成“大矛盾”,筑牢了平安和谐的根基。

 

老张的土地纠纷从“进门愁”到“出门安”,正是茅山风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规范之“矩”,画好和谐之“圆”的生动实践。

 

记者手记

理念转换让茅山变了样

□ 滕庆海

每次去茅山风景区采访,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惊喜。

 

茅山的变化,能从来茅山旅游游客的喜悦中领略到,能从景区生态优先发展的理念中感受到,更能从保护和发展的正向循环中触摸到。

 

句容人说起一山之隔的金坛茅山,都认为他们度假区做得比句容好。一边是保护自然资源,一边是为度假开发,性质不同,定位两样。面对质疑,茅山风景区坚守绿色底线,在保护好景区的同时,找到了互相促进的正循环。如今,景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全力追赶,康养、民宿、宾馆、娱乐、商业等设施开工项目达30多个,投入超历史,景区各项功能日臻完善。

 

茅山景区同其他景区一样,也存在体制、机制、效率等问题。他们刀刃向内,实行全方位的改革,成立江苏茅山福地旅游有限公司,实现政旅分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激发了内在活力,又开发了新的旅游市场。最近,又成立了以茅山景区为首的句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茅山、宝华山、赤山湖、茅山湖等景区融为一体,实现句容全市大旅游、一盘棋、同发展、共分享的格局。

 

在茅山采访,记者感受到创新氛围无处不在,同金坛景区共同推出的“一座茅山、两种玩法”实现互利共赢;“互联网+”技术实现景区大数据智慧化管理;原来无人问津的弘景广场改造成纳凉放松的娱乐广场;每周免费音乐会引爆夏夜,乐翻了周边游客和附近的村民,成为茅山又一道风景。

 

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山水资源的开发,更是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不止是“文化+旅游”的简单叠加,更是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形,让游客既看到山水,又触摸到历史,在沉浸中感受旅游的快乐。

 

总编快语

以自信的心态经营茅山

□ 柳昌焰

茅山,对镇江人来说,是“梗(哏)”,也是“埂”。说是“梗”,因为民间流传过一些段子,意思大约都是:“镇江的茅山”,风头却被常州“抢”了过去;说是“埂”,因为我们必须迈过市场竞争这道坎,以自信的心态经营茅山,擦亮茅山景区这块5A级金字招牌。

 

自信,才能以理性的视角看待客观实际。一座茅山,既在镇江、也在常州,这边是句容的、那边是金坛的,人家在自己的地盘搞景区开发、发展文旅产业,本就无可厚非,我们没有理由说三道四;一座茅山,更是句容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明确显示,于茅山而言,5A级景区名为“镇江市茅山景区”——茅山的金字招牌在镇江,茅山的核心景点在句容,茅山的文化底蕴在这边,这些说不没、搬不走,我们没理由不自信。

 

自信,才能以不同的路径实现错位发展。毋庸讳言的是,金坛文旅产业巧打与猛打“茅山牌”,一度是“神来之笔”。我们可以羡慕他人,但不能妄自菲薄,妄自菲薄,就会消磨自己的精气神;我们可以学习他人,但不能简单复制,简单复制,就会自乱阵脚。

 

图片

洞天福地 李嘉斌 摄

 

桑学军介绍,茅山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一直以来坚守保护与利用,且谋求参与“洞天福地”系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所以景区不能大搞开发。

 

但这并不妨碍茅山景区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景区引力、招徕更多游客的奔跑之势:游客是本,截至7月底,茅山景区接待的游客就高达81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的接待总量。

 

同时,茅山景区人以自信的姿态,走出自己的错位发展之路,一座蜚声沪上、名动邻省、出圈港澳的“康养福地”正在茅山脚下崛起:康缘养生谷累计投资30亿元,茅山温泉假日度假酒店、茅山道温泉度假村、涵田度假村等特色品牌接续亮相,目前就有70余家会员的民宿协会在助推康养经济发力攀高;1.5万人次的山东旅居团慕名而来,3万人次15日游的香港旅居团有望接踵而至——一房难求,几乎已成为一种常态。现在的茅山景区人,足以自信地望向山的那一边。

 

自信,才能以开放的胸怀谋求合作双赢。茅山是镇江的,也是常州的。有足够的自信,才会有开放的气度、双赢的思维:茅山景区打破藩篱,改变与“金坛茅山”相互独立运营的状态,“一票通”于2023年初推出,实现“双向引流”;与金坛的东方盐湖城携手联动,打响“一座茅山、两种玩法”。许多人原本以为“茅山在金坛”,但来的人多了,便都知道原来“茅山核心在句容”“康养更可在句容”。如此,没什么不好。

 

 

© 2017 jsmsh.net,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16614号
地址:江苏句容茅山风景区 邮箱: 主任信箱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