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线路 > 经典线路

游福地茅山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7-04-07 15:39:48

图片1.png

 

无论游客有多少,也不管香堂里有热闹,茅山始终像一位大智若愚的老者,宁静而超然,可以可餐秀色犒劳众生,就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慈爱地包容着一切,也许这正是道家大度襟怀所致,福地的灵气使然。

早就听说江苏句容茅山是一块有灵气的福地,作为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此地香火极旺,香客众多且虔诚。

据《茅山志》记载: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慕名先后入江东句曲山隐居,创建茅庵,潜心修道,采药炼丹,救人济世,后均功德圆满,先后得道升仙。远近黎民百姓,为感生前之恩,永表怀念之情,遂将句曲山更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从茅山镇东行不远即抵山麓,一路盘旋而上,山峰隐隐,林木葱郁,钟声由远及近,给人一种清幽之感。仰望雄踞山巅的九霄万福宫,似在飘渺的云雾之中,呈现出壮丽的赫色。

沿右边古道登山,经回转曲折的九道湾,登石阶至山巅到达九霄宫。九霄宫坐北面南,东西对称,整个建筑,依山借势。宫前的砖漫广场,有两座牌坊式的山门,在广场扶栏俯瞰,举目远眺,可见层层云雾飘飘渺渺,苍苍峰峦隐隐现现,使人顿有登临仙境、身入太虚之感。

殿下石阶两旁矗立的木质旗杆,杆端均挂黄旗一面,一书“国泰民安”,一书“风调雨顺”,迎风飘展、旗声远扬,颇具道家特色。转身入宫,灵官殿镶嵌“赖赐九霄万福宫”石刻七字,殿内神台之上,道教护法神王灵官身披金盔金甲,手挥九节神鞭。出灵官殿后门,拾阶而上经藏经楼,进宫内主殿太元宝殿,殿内供奉的正是茅氏三兄弟。

坎离宫西侧壁下有一清池,池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涸,伟为“神龙之都”。池之南畔立一巨型九龙壁,碑长19米,高6米,宽近1米。壁顶满覆绿色琉璃瓦,临池壁面之上,九条雕工精细、形态各异的蛟龙腾跃于涛涛碧浪之上。朵朵白云之间,壁下两只龙头伸出水面,形若出池之状。出太元宝殿后门,平地之上筑一青色石条砌起的石台,台上立石坊一座,坊高近六米,上额刻“三天门”三字,以形容其高入云天,两侧坊柱刻楹联一幅,左云:“修真句曲三峰顶”,右曰:“得道华阳八洞天”。坊前置仿古铁铸香炉一尊。导游介绍说,此处相传是当年大茅真君茅盈登仙飞升之处,也是茅山主峰九霄宫内的极高之地。整个台坊,雄浑古朴,庄重大方。我暗中想像夜深人静之时登临台下,那应该是怎么一种感受?举目四望,只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于是恍惚犹如在梦中,飘然欲仙九重天!

茅山不仅是文化厚重的道教胜地,更是一片风光秀美的山水宝地。一路前行,我来到菖潭西山岩下的喜客泉。清秋的山峦之间,喜客泉的一泓碧水间仿佛美人儿绿鬓似的朝远处逶迤,静碧微漾,又似圣王母的瑶池碧落。泉边的石龟传说为道教中的方位之神——玄武神,它昂着头,驼着碑,好像在看守这一泓神泉。山、树、草全都溢出灵动的翠色。汩汩的山泉循岩而出,一路欢畅。岩边有金黄的野兰随风暗送疏香。偶有一两片树叶秋蝶般悠悠地从泉底冒出,像一条条珍珠链子;停下手来时,又会有一层似油一样的东西铺满泉面,泉底竟不时有些许晶莹剔透的小米虾在涌动。

道教文化中,福地便是仙境之意。到此便知,茅山这片奇秀清幽的地方在当年是如何吸引人们来此修身养性的。想必昭明太子也是被这雅俗至极的氛围所深深吸引的,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伴着这福地美景才完成后来的《昭明文选》诗集。而今,这灵性之山更为广大游客所分享,被众多香客所朝拜。但与有此景点拥挤了游人就减淡了兴致不同,无论游客有多少,也不管香堂里有多热闹,茅山始终像一位大智若愚的老者,宁静而超然,只以可餐秀色犒劳众生,就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慈爱地包容着一切,也许这正是福地的灵气使然。

 

© 2017 jsmsh.net,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16614号
地址:江苏句容茅山风景区 邮箱: 主任信箱 sitemap